新聞中心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院新聞 -> 正文

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高龍成課題組JACS:一鍊一卟啉自組裝螺旋通道實現超高鹽差能轉換

發布日期:2022-05-24     點擊:

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高龍成課題組JACS:一鍊一卟啉自組裝螺旋通道實現超高鹽差能轉換

2022520日,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在線發表了我院江雷院士、高龍成副教授團隊在高效離子交換膜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One Porphyrin Per Chain Self-Assembled Helical Ion-Exchange Channels for Ultrahigh Osmotic Energy Conversion。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博士生李超為第一作者,高龍成副教授為通訊作者,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為第一單位。

離子交換膜是選擇性傳輸離子的高分子膜,是新能源電池、電解水、海水淡化、電滲析等系統的關鍵部件。與其他的膜分離過程一樣,決定離子交換膜性能的兩個關鍵參數選擇性通量之間存在難以兼顧的矛盾(trade-off effect)。在傳統的設計中,為實現高的離子通量,盡可能的增大高分子鍊上離子基團的含量,使其形成互通的離子簇網絡。但是,高離子基團含量導緻薄膜溶脹率增加,會降低膜的離子選擇性。因此,如何平衡選擇性-通量的矛盾是學術界和工業界持續關注的難題。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高龍成副教授課題組反其道而行之,利用最少的基團,使其有效地組織起來,形成局部的優勢,達到了以少勝多的效果。具體的,通過可控聚合制備了卟啉為核的星型嵌段共聚物,一個高分子鍊上僅有一個卟啉基團,離子交換容量(~10-2 meq·g-1)比傳統離子交換膜低兩個數量級。在跨級弱作用力(卟啉的π-π堆疊和嵌段的微相分離)的協同作用下,一步法實現了高密度的卟啉螺旋通道(面密度高達1011 cm-1)。高密度離子通道保障了高的離子通量,同時,因其極低的離子基團含量,薄膜的溶脹得以有效抑制,從而薄膜兼具高的離子選擇性。

高密度螺旋卟啉通道膜的設計思路

離子交換膜 “以少勝多”的設計理念在鹽差電池中得到驗證,在50倍的濃度梯度下實現了19.3 W·m-2的功率密度,比傳統離子交換膜高一個數量級。這種反傳統的設計理念将推動新一代離子交換膜的開發。

該工作得到江雷院士的指導和深圳灣實驗室姜和明博士(我院2010級本科生)的大力幫助。

文章鍊接:https://pubs.acs.org/doi/full/10.1021/jacs.2c02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