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北航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學生參賽作品《仿生界面流體輸運機制與應用研究》斬獲特等獎,《毛細行為對于石油在多層納米限域空問運移的影響》斬獲一等獎。

項目名稱:仿生界面流體輸運機制與應用研究
指導教師:劉克松、于存明、江雷
項目成員:郭士豪、劉熙栖(參軍入伍)、張金科
項目簡介:
含油廢水中油滴問題造成了嚴重的生态污染,電極反應界面氣泡問題嚴重阻礙了電解水反應的效率,而這些問題都屬于界面流體範疇。生物體具有優異的界面流體輸運能力。例如,仙人掌、豬籠草和南洋杉葉具有特殊的界面結構,可以實現流體的連續、定向輸運。在本項目從仿生理念出發,通過學習豬籠草的溝槽楔形結構,發展了仿豬籠草二維表面,實現了水相的油水分離;通過學習南洋杉葉的三維鋸齒結構,發展了仿生纖毛陣列,實現了氣相的油水分離;通過學習仙人掌刺的錐形刺結構,發展了仿生浸潤性錐簇電極,實現了水相的氣泡輸運。

在此項目中,以本科生為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2篇,約稿文章1篇,以本科生為第一發明人授權專利一項。



項目名稱:毛細行為對于石油在多層納米限域空問運移的影響
團隊成員:劉子涵、林子涵、鮑思宇、楊昭蘇、張昊雨
指導教師:劉明傑,齊拴虎,周嘉嘉
項目簡介:
傳統力學研究在宏觀條件下的石油物質輸運已形成較為完備的理論基礎。但在納米限域條件下,經典連續介質力學理論存在局限性甚至失效。在頁岩油氣開發中,納米孔隙中的流體相态特征、分布賦存狀态、可流動性、界面作用機理等已成為關注的焦點。本項目在分子模拟的基礎上提出納米孔道模型,模拟得到了不同條件下石油分子賦存狀态及運移機制,提出了提高頁岩油開采效率的方法。
在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郭士豪、劉栖熙、張金科、劉子涵、林子涵、鮑思宇、楊昭蘇、張昊雨八位同學經過系統性的科研訓練。為了實現學術成果,他們經曆了無數個不眠之夜,披星戴月地開展實驗,以實踐驗證自己的科研想法。他們的努力不僅得到了老師的認可和贊賞,也為自己的學術道路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和成果。劉栖熙同學應征入伍,體現了化院學生的擔當和責任感,更為新時代強軍夢貢獻青春力量。


學校、學院領導老師們無私地給予了無盡的關懷和支持。在出征動員會上,校黨委副書記程波聽取了項目彙報并給予肯定和鼓勵。校團委書記劉洋多次親臨學院,對項目進行極具戰略性的指導。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黨委書記劉克松教授、院長劉明傑教授、副書記張紹麗老師、于存明副教授、齊拴虎副教授、專職輔導員王飛揚等人數次鼓舞參賽人員的士氣,對項目内容、PPT制作以及答辯展示等方面進行專業指導與建議,并全程陪同參賽,全力支持參賽選手。
在充分的前期準備基礎之上,郭士豪、張金科、林子涵在決賽上表現突出,展現了北航學子過硬的專業素質和優異的科研創新能力。

科教融合,協同育人。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7年内獲得3次全國特等,2次全國一等。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長期堅持科教融合、協同育人,成立了“iChem”學生科技創新中心,為本科生全覆蓋匹配“學業導師”,建立了遞進式科創訓練的系統模式。此次挑戰杯充分展示了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在本科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道路上的持續進步和學院人才培養質量的顯著提升,凸顯了學院不斷追求卓越,緻力于培養未來科學家的堅定決心。
再次向獲得以上獎項的老師、同學表示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