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層層篩選和學校專家評審答辯,我院“仿生界面功能材料研究生科技創新團隊”脫穎而出被評為2014~2015年度校優秀研究生科技創新團隊,這是我院連續第二年獲此殊榮,充分體現了我院研究生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良好科研風貌。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于其他獲獎團隊,“仿生界面功能材料研究生科技創新團隊”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團隊,他們的成員都是博士一年級研究生。他們分别是萬思傑、徐鑫、郭天祺、劉焘和章淼鑫五位同學,其指導老師是以江雷院士領銜的仿生界面功能材料領域的知名專家。在過去的一個學年中,該團隊成員作為主要參與者參與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863和973重大專項的科學研究工作,緻力于将仿生特殊浸潤性材料、仿生輕質高強材料、仿生能源材料與器件三個研究方向交叉融合,協同創新;在導師的殷切指導下,他們勤奮努力,團結協作,求真務實,不斷創新,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在仿生特殊浸潤性領域,他們揭示了自然環境中蜂窩壁對水滴和蜂蜜的浸潤性和粘附力,受此啟發仿生制備了水下可控油粘附表面,實現了水單向導通。受自然界水稻葉上溝槽結構的啟發,在取向纖維膜上制備了浸潤性梯度,利用各向異性和浸潤性梯度之間的協同液滴鋪展效應,實現了液滴長距離單向鋪展。在仿生輕質高強複合材料領域,受天然貝殼複合界面和層狀結構啟發,首先利用界面協同作用發明了強韌石墨烯基人造貝殼,其次有所創造地基于基于材料之間的協同作用制備了強韌三元石墨烯基複合材料,解決了傳統複合材料強度和韌性不可兼得的科學問題。
目前團隊成員以第一作者身份在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ACS Nano,Journal of Power Sources等國際頂尖雜志上發表SCI文章11篇,其中有6篇IF>12,影響因子累計超過118。此外,團隊成員也積極參與國際合作交流,在國際舞台展現北航人的風采,現已在“第一屆國際柔性電子器件發展研讨會”和“第六屆國際納米科技會議”上作口頭報告兩次,展示其優異的科研創新成果。
難能可貴的是,在這些成果面前,“仿生界面功能材料研究生科技創新團隊”成員沒有止步,而是繼續積極向上,不懈追求,努力科研,在國際上積極打造“北航人”的光榮标簽,是我們學院廣大研究生學習的榜樣!
 |
博士生“仿生界面功能材料”研究團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