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院新聞 -> 正文

教書育人 桃李芬芳——記北航立德樹人優秀獎獲得者鄭詠梅

發布日期:2022-09-08     點擊:

教書育人 桃李芬芳——記北航立德樹人優秀獎獲得者鄭詠梅

教育是“心靈與心靈的溝通,靈魂與靈魂的交融,人格與人格的對話”;“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是作為師者的鄭詠梅對自己最真切的身份定位與職業價值認同。

踏上三尺講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艱巨而漫長的育人之旅,任重而道遠,學無止境。如今已是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的鄭詠梅三十餘年如一日堅守這一價值标杆——教育是塑造人的靈魂的偉大事業。

教書育人 桃李芬芳

鄭詠梅成長在教育世家,媽媽和姥爺非常熱愛教育事業。為傳承育人薪火,鄭詠梅選擇教育育人職業。 1987年本科畢業即入職吉林工業大學應用物理系(現為吉林大學物理學院),并于同年628日加入中國共産黨。1988年,走上主講之路,主講課程為《工科大學物理》。

回憶當初青澀年華,鄭詠梅曆曆在目。當年,面對200餘人的大課堂,和學生的年齡相差無幾的鄭詠梅用自信成就了一個個難忘時刻,授課效果得到了學生的一緻好評。從那時起,鄭詠梅成為了學生的良師益友,解答學生的問題,傳授基礎知識。在享受奮鬥的拔節之聲的時候,書寫着青春的絢麗之歌!

2008年,鄭詠梅調入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化學與環境學院,現為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至今,擁有35年黨齡與教齡的鄭詠梅教授始終堅守不忘初心、教書育人的偉大使命,勤勤懇懇,盡心盡力,為人師表,立德樹人,将自己的熱情奉獻給教育事業。

隻有成為有實力雄厚的教師,才能更好的立德樹人。鄭詠梅積極進取,努力提高站位,為進一步擴展知識領域,她申請進入中科院江雷院士課題組,做博士後研究。她帶領她名下吉林大學的三名碩士生先後來到中科院化學所,了解到學以緻用的真谛,深感科學研究的過程,領略到科學的魅力。通過學科交叉,打開了研究生的培養之路。

入職北航,深受紅色基因的感染和鼓舞。作為一名教師,培養複合型人才是未來教書育人的使命,更具有挑戰性的是對教師的要求更加立體化,多維度化。從自然中獲取靈感,為新材料化學設計提供有效途徑和思想方法,這是鄭詠梅一直堅信的向自然學習的科學發展觀,并在此觀念引領下,建設學科領域,紮根北航,為國家培養具有空天報國精神的複合型人才。

鄭詠梅和學生們在一起

桃李無言下自成蹊。至今,鄭詠梅已培養學生從本科生到研究生40餘人次,很多人接過了鄭老師的接力棒,奮戰在教育科研戰線。在教育領域有,馮詩樂(博士生)在大連理工大學副教授,林玉才(博士生)在福建師範大學副教授,石炜炜(碩士生)在美國杜克昆山大學助理教授等。在航空航天領域有,李景輝(博士生)航天特種材料及工藝技術研究所工程師,郭振宇(博士生)西安航天化學動力有限公司研發,李吉彤(碩士生)中國航發安東工程師等。在研究領域有,王磊(博士生)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所副研究員,陳媛(博士生)中國林科院木材所副研究員,楊楠(碩士生)上海機電工程研究所設計師等。

作為教師,在鄭詠梅老師的内心,為人師者,沒有哪一種榮耀比得上學生在各個領域披荊斬棘、報效祖國;沒有哪一種幸福比得上桃李滿天、杏雨潤園!

鄭詠梅老師課題組

德才兼備  勤勉先行

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而德才兼備是“教書先生”的本位素養。學院的發展離不開教師的勤奮努力,鄭詠梅用實際行動打動身邊的每一位教師。

2008年入職北航化學與環境學院,作為一名北航新進教師,鄭詠梅時刻不忘為學院發展貢獻力量:忘我的工作,積極建設學科平台,完成大型設備FEI環境掃描電子顯微鏡購置工作,從招标、談價、定價到免稅報告、場地測試、設備安裝、調試、維護等,鄭詠梅跟進每一個環節,勤勤懇懇,兢兢業業。

當初,鄭詠梅購置的大型設備EFI環境掃描電子顯微鏡,2011年來到學院,由于學院人力不足,為确保教師及學生盡快使用并測試數據,學院可以多發論文,提升學院的影響力,多獲得科研成果,為學科建設添磚加瓦。鄭詠梅帶領學生不辭辛苦,日夜維護。鄭詠梅親自帶領學生完成全院師生的測試數據,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學生郭鵬(第一位碩士生)被鄭詠梅的精神感動,其任勞任怨,每天服務于全院師生的測試工作,不分晝夜,甚至服務到後半夜。有一次由于門鎖失靈,學生被困住屋内,鄭詠梅得知立即協調實驗室門禁人員,并安撫學生注意安全,給與了學生們極大的關愛。鄭詠梅傳授給了學生奉獻精神、優秀品質、和無限的愛心。目前,該設備成為學院教師以及學生探究和觀察微觀世界納米結構不可缺少的表征手段之一,年運行達2000小時,得知全院師生收益,為學院的發展,學科建設做了一份貢獻。

鄭詠梅老師指導學生實驗

鄭詠梅堅信向自然學習的科學發展觀。從自然中獲取靈感,為新材料化學設計提供有效途徑和思想方法。作為北航人,一定為北航創造價值。2008年建院以來,學院的各方面條件都在建設中,學生指标為零。怎樣與時間賽跑,取得成績,那隻有親自探究。江院士常說的一句話:道法自然。自然界存在神奇的生命現象,向自然學習,從自然中挖掘科學問題。通過觀察自然蜘蛛絲集水過程,發現蜘蛛絲的集水結構,并在頂級期刊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這個論文的發表過程盡管充滿了艱辛,但非常幸運。增長了鄭詠梅科學研究的自信,更加勤奮,一絲不苟的科學專研精神。證實了仿生研究的成功之路,科學就在身邊,發現非常重要。帶着這個理念,鄭詠梅在北航開創了新的仿生研究方向,為培養學生,建立科學思維,揭示自然奧秘,指明了前行的道路。

鄭詠梅老師組織學術沙龍

引領提攜  獎掖後生

年華逐流水,歲月不欺人。每個人都将成為過去,但是有的人卻能夠以傳承的方式永存。作為教師,鄭詠梅就是用自己無私的傾囊相授與力舉提攜讓學術之花永盛,讓人才之樹長青!

至今,鄭詠梅建立了研究團隊,帶領團隊從事仿生界面材料的物理化學研究,研究材料的集水、防覆冰、流體輸運的調控特性,并結合北航特色,探究材料在航空航天上的應用。培養了40餘位本科生、研究生、博士後,講師,副教授等。在學術成果上,已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130餘篇,封面報道15篇。撰寫英文專著兩部,為培養優秀學生和人才籌建了素材和儲備了積蓄。先後為本科生、研究生、留學研究生開設課程《波譜分析》《膠體與界面化學》《前沿新材料概論》《仿生界面設計與功能》《自然靈感的微納米結構》《有機波譜學》。通過課程的建設,課堂授課,傳播基礎理論和科學前沿知識。培養學生熱愛科學,樹立人生觀價值觀,建立科學思維邏輯,善于發現科學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建立良好的思路方法。與此同時,鄭詠梅帶領團隊開展在集水、防覆冰、納微流體輸運等領域發表的研究學術論文,得到了國内外學術界高度評價,2020年和2021年連續獲得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2016年獲得國際仿生工程學會突出貢獻最高獎。鄭詠梅學科方向上取得了顯著的學術成果,在北航科學的發展上做了貢獻。

鄭詠梅關心學生學習、生活、科研的發展狀況,她用自身的科研、學習、經曆、體會,與學生面對面的談心,答疑解惑,關愛每個學生的成長。鼓勵并支持學生5人次積極參加服務性活動,樹立服務奉獻品德。支持學生參加工會的公益活動;支持學生做輔導員、支部書記等,培養學生愛黨、愛國、愛集體、愛奉獻的道德文化素養。此外,鄭詠梅積極開拓學生的思維,從課堂教課到社會實踐,了解社會需求,為學生提供各種平台,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鄭詠梅關心每位青年教師的成長,特别青年教師入職前,沒有授課經曆,主講課程面臨許多問題,緻使授課效果受到影響。鄭詠梅看到這種情況,考慮未來學院的發展的主要力量是青年人,針對這個缺口,鄭詠梅利用工會平台,積極開展青年教師的培訓,注重青年教師的指導環節,并邀請有教學豐富經驗的教師(張有光、陳子瑜、賈玉紅、申亞男,郭紅、王文文等)莅臨指導,開展教學比賽并面對面的交流點評,教師們收益匪淺。

青年教師參加教學基本功比賽

三寸粉筆,三尺講台系國運;一顆丹心,一生秉燭鑄民魂。每當鈴聲響起,她就是那個站在陽光裡撒播希望與夢想的護苗人。看,她的眸光,有穿透歲月瞳孔的力量;聽,她的腳步,有踏破山河風雨的信念!冬梅傲雪,吟詠無限!